Zhenjiang JINDA mechanical equipment Co., Ltd
发布时间:2018-04-07
中国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快速的城镇化进程,城镇化率由2001年的38%上升到2015年的56%。
在享受着城镇化红利的同时,城市的水生态环境也暴露出日益严重的三大核心挑战:水污染、水资源短缺、以及城市内涝灾害。
传统的城市建设方式已很难满足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为了系统性地解决这些水生态问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据了解,中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的数量从2015年项目启动时的16个增长了20多倍,达到目前的370多个。
为了助力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近日,《2018中国海绵城市建设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全面解析中国海绵城市的最新进展,分析目前典型城市的成功案例,为其他地区建设海绵城市提供更多参与和借鉴,并指出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更好地通过创新性、适应性、包容性的思路从而达到发展的新高度。
五大城市案例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其本质是传统城镇化建设方式的转型升级,实现城镇化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以解决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城市发展面临的挑战。
海绵城市起源于国外低影响开发的雨水管理理念,但由于中国独特的城市发展历程,海绵城市的内涵已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是一项涵盖了与水环境相关的各个方面的跨领域跨专业的综合型建设理念。
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30年,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要求”为目标,为试点城市在三年内提供总额高达60亿美元的中央政府财政补助。
白皮书共选择了五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城市作为案例,解析这些城市在面临其独特的城市水环境挑战时所制定的针对性解决方案,为创建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海绵城市模型提供参考。
1、上海在土地可利用率低的挑战下,通过将“绿色”和“灰色”基础设施统筹建设,解决城市内涝和水质保护的难题;
2、福州内河水系较多、污染严重,以创新的PPP融资模式将项目打包,系统治理城市的黑臭水体;
3、天津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困境,通过建设中新生态城试点,对雨水进行综合利用;
4、广州在老城区多、排水能力不足的挑战下,通过建造地下深层隧道,解决雨污溢流污染和内涝的难题;
5、萍乡城乡发展差距较大,通过积极寻求多途径的融资渠道,如获得亚行提供的基础设施贷款等,为城市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经济支持。
上述专家表示,这些城市在近几年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均取得不小的进展,却也同时在实践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福州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作为白皮书推介典型,福州市2017年上半年通过了国家三部委对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2016年度绩效考核。目前,正全面推进三江口、鹤林2个试点片区建设。
福州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总院副院长林功波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福州以海绵城市为抓手,紧扣“治黑”和“除涝”,大力推进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已取得了一定成绩。
1、在内涝治理方面:
通过110多个项目的落地,新增蓄洪能力95万立方米,晋安河提高排涝能力30立方米/秒,防涝能力大幅提升;
2、在黑臭治理方面:
城区102条主河道水体黑臭基本消除,正在全面整治49条小支流;
3、在污染源治理方面:
已治理、消除污染源2881个;
4、在水系周边环境治理方面:
新建滨河绿道400多公里、串珠公园168个。
福州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有不少亮点
1、“首先,坚持系统治理的理念,”林功波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把内涝治理、水体黑臭治理、污染源治理、水系周边环境治理、水系智慧管理5件事一起考虑,同步实施、环环相扣。”
2、其次,坚持综合分析的理念。林功波解释说,“就是综合考虑整个城区的山川水系、自然历史、风土人情、地形地理地貌地势、风情雨情水情,整个城区水系的布局、流向、流量、密度,每个区域的标高,以及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之间的关系等各个因素,提出一个整体的解决办法。”
3、再次,坚持生态治理的理念。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遵循自然规律,用生态方式治理水系。对此,林功波举例说:“比如要有弯弯曲曲的河岸,有深潭,有浅滩,有能够长得起水草、藏得住鱼虾的生态驳岸等。”
4、此外,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治水模式也尤其亮眼,林功波表示,福州市将四城区的102条内河打包形成7个水系治理项目包,面向全国公开招标。通过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建设和管理“齐步走”,消除内河黑臭,实现水清城绿。
后期的运营管理至关重要,林功波认为,“除了政府及相关单位在这方面需要持之以恒地加强长效管理之外,更需要全社会尤其是老百姓自发自觉地参与,共同维护、共同监督。”
对于将来海绵城市的发展,福州市也制定了具体的目标,林功波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未来福州市将紧扣内涝治理和黑臭治理,完成主城区全覆盖的水系综合治理。2020年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城区有效应对50年一遇的降雨。同时,“以时间换空间”,逐步推进源头低影响开发建设。
此外,白皮书特别强调了数字智能化管理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在工业4.0的环境下,基础设施建设需利用数字技术、大数据、智能产品和网络,使城市更有效地分配水资源,以应对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以及内涝问题。
例如,美国Opti公司通过搭建智能化雨水管理云平台,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运用算法计算出雨水储存设施需要释放的水量,以在降雨高峰期更好地存储雨水;美国印第安纳州南本德市通过采用智能化污水管网管理系统,共节省5亿美元,同时减少劳动力并提高了设施管理的可靠性和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融合数字化智能理念的一体化泵闸在福州启用。这是国内首次将基于数字化智能理念设计的一体化泵闸系统应用于水污染的治理。
林功波表示,“这个系统基本实现了城区库、湖、池、河、闸、站一体化、智慧化管理,洪水要来的时候,把水放掉;雨停了,把水蓄起来,作为生态水。这个中心就是城区水系管理调度的大脑,是指挥中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借鉴国外创新融资手段
除了改善水生态环境,海绵城市还将推动其他领域的发展。据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遂庆教授分析,中国海绵城市建设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领域,将对科技研发、设备制造等领域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也是推动中国向质量型发展的重要部分。
当然,尽管海绵城市建设不论是对改善水生态环境还是推动其他领域发展都有利好,但仍然存在项目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期长的情况。据了解,国家级试点城市在财政政策上享有中央财政一定的专项资金补助,直辖市每年6亿元,省会城市每年5亿元,其他城市每年4亿元。同时将对于采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城市,将按上述补助基础奖励10%。但目前除了政府的补助之外,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仍然缺乏资金来源。据估算,每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建设所需投资超过1亿元,所以探索适合海绵城市发展的长期融资机制至关重要。
对此,白皮书建议更多创新型的融资模式,目前大力实施的PPP融资模式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海绵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长期的融资机制作为资金支持,所以融资模式可以有更多的创新,除了通过将经营类项目如新建和改造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包括在内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PPP模式之外,或还可借鉴国外的创新融资手段,为中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针对未来海绵城市的建设,白皮书还提出了以下建议:
1、从系统化顶层进行设计:
城市的水环境体系是由多个水系、排水系统、绿色生态设施所组成,采用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较难对整体环境进行长远规划。因此,向系统化的顶层设计转型能有助于全面控制水质、并预防潜在风险。
2、制定集中式、分散式多元化方案:
传统的集中式雨洪基础设施可以完成快速排水。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排水设施处理能力已达到极限。因此,如何将集中的大规模排水设施分散,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和净化非常重要。
3、更注重运营和维护的管理: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设计和建设阶段将整体规划从概念落实到实际应用,但后期的运营和维护也非常重要,因为它保证了所建基础设施的长期实施效果。
2021 © 风云体育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2021015235号